Home / 養生 / 抓住“養藏”最後十幾天 為“春生”做好準備

抓住“養藏”最後十幾天 為“春生”做好準備

大寒已過,作為二十四節氣中與立春(2月4日)相交接的重要節氣,此時養生需注重“藏”也要注重“調”。

“大寒是冬季最後一個季節,正處於冬春交替時節,在起居方面,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。

俗語說得好,大寒大寒,防風御寒;

大寒時節,要隨氣溫變化增減衣物,而我們的手和腳處於四肢末梢,最容易受凍,尤其要注意保暖。”

杭州市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二病區養生專家、副主任醫師王文龍表示,大寒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節,除了閉藏保暖這一要點,中老年人日常還要蓄精藏神、顧護脾腎、注重飲食調養。

廣告:

王文龍介紹,大寒時天地仍處於生機潛伏、萬物蟄藏的時期,陰精仍需繼續陪護,陽氣不可過早擾動。因此,養生要做到早睡晚起、勞逸結合、養精蓄銳,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。

同時,大寒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,盡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,防止損傷脾腎陽氣。

中醫認為黑豆入腎,有很好的補腎作用,如配上紅棗,亦有養血溫陽功效,二者合用的清宮古方——“黑豆紅棗粥”是眼下溫補脾腎的佳選。

“值得注意的是,飲食上需注意均衡,可多吃一些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,如懷山藥、山楂、小米粥;

另外,一些紅色果蔬和辛溫的食物,如胡蘿蔔、紅蘋果、羊肉、桂圓、洋蔥、花椒、紫蘇葉、紅茶等,也能祛風散寒,防禦寒邪侵襲機體。”

王文龍稱,此時進補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適應初春舒暢、生髮的季節特點,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和滋陰潤燥的清淡食物,以此來適應春天的特性。

俗話說“寒從腳起,冷從腿來”“冬天懶一懶,多喝藥一碗”。人的腿腳冷,則全身皆冷。

大寒時節,經常在夜間看書寫作、久坐或熬夜的人,臨睡前都應該用熱水泡泡腳。冬季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,而改變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運動。

“最好等到太陽升起以後再進行戶外鍛煉,由於室內外溫差較大,人的韌帶、關節柔韌性不太靈活,為避免造成運動損傷,老年人運動前務必做好熱身運動,可選擇慢跑、打太極拳、練八段錦等。”王文龍說。

王文龍強調,想要真正做到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”,還需格外注意修身養性、保持心情舒暢,日常中既要做到不過分拘束,也不要過分放縱。

訂做 環保袋 - 帆布袋 - 不織布環保袋 - 紙袋 - 尼龍袋 - 冰袋

Check Also

為什麼老人容易出現“營養不良”? 60歲以後,3種營養要記得補充

衰老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生理過程 ...